广西河池市加强民族文化传承保护 |
日期:
2018-04-02
|
浏览次数:
|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宗委
|
字号:[ 大 中 小 ] |
|
一是挖掘和完善非遗名录。成立非遗项目名录专家评审委员会,建立国家、自治区、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保护体系。目前,全市非遗条目总量8740个,涵盖8个门类100多个种类,其中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9个、自治区级54个;国家级传承人2人、自治区级47人。
二是建设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基地。开展国家级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编制工作,建立非遗展示中心、刘三姐歌谣传习馆、白裤瑶生态博物馆等一批传承展示场馆,以及8个铜鼓文化生态保护村、26个传习基地及传习所、10个传习示范户。南丹白裤瑶生态博物馆每年开展表演展示60多场,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
三是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建立中小学非遗传承学校和实践教育基地,将当地民族文化遗产编成乡土教材纳入课堂教学。金城江区第五小学编写的特色教材《最美河池》作为民族文化进校园试用教材,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中小学优秀文化传承学校;南丹县在白裤瑶聚居地中小学开设白裤瑶文化传承班。
四是开展民俗文化活动。举办十八届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被评为“中国十大品牌节庆”。形成“一县一节”民族文化格局,通过开展壮族蚂拐节、仫佬族依饭节、毛南族分龙节、瑶族祝著节等节庆活动,促进非遗保护和发展。
五是强化传统手工技艺传承。扶持传承基地,引导传承人发展传统手工艺产品。南丹县扶持成立绣玉工艺品有限公司,开发马尾绣等工艺品200多种,年销售收入50多万元。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扶持建立铜鼓铸造厂,研发铜鼓铸造模具等专利3项,年生产仿古铜鼓、铜鼓工艺品上万件,是国内最大的铜鼓加工基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