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至20日,25年来会期最长的全国两会在北京举行,举国关注、举世瞩目。就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国家民委主任、党组书记巴特尔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
本刊记者: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2018年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请您谈谈今年全国两会与以往相比,有哪些新的特点和亮点?
巴特尔:谢谢!的确如你所说,今年全国两会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这是十九大之后的第一次全国两会,是新一届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的第一次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华民族踏上伟大复兴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召开的意义重大的大会。
我体会,这次全国两会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展现了新时代新气象。不论是工作报告、大会发言还是分组讨论、议案提案,都处处体现着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衷心拥戴,体现着对十八大以来历史性成就和变革的自信自豪,体现着踏上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使命担当。本次会风会纪也比以前更加严明,比如开幕会到会率、驻地住宿和用餐率均超过99%,创近年新高。有代表委员说,“以前忙,忙着聚会、跑项目;这次也忙,是忙着写议案、建议,忙着讨论问题”。这都是新时代新风貌最直接的体现。
这次全国两会,有三个最受关注的焦点:领导人换届、宪法修改和机构改革。大会选举和决定了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全票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集中反映了党心军心,集中反映了社情民意,集中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总书记作为国家的掌舵者、人民的领路人,必将更好引领我们这艘承载着13亿多人的中华巨轮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劈波斩浪、扬帆远航,胜利驶向充满希望的明天。通过修改宪法,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更加明确了新时代的行动指南;突出强调党的领导、取消国家主席任期限制,更好保证了党、国家、军队领导人“三位一体”,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对民族关系的表述进行完善,增加了“和谐”二字,第一次写进“中华民族”,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更加磅礴的力量。这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涉及领域之广、实施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彰显了新时代我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体现了各地各部门优化职能配置、提高效率效能的深切期盼,必将为我们党更好领导人民统筹推进“四个伟大”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这次全国两会,一个非常突出的亮点就是民族工作备受关注。习近平总书记专门选择内蒙古自治区参选人大代表,到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民族地区的重视。特别是在全国人代会闭幕会上作重要讲话时,总书记从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等4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了系统阐释,明确指出格萨尔王、玛纳斯、江格尔等伟大史诗和布达拉宫等伟大工程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明确指出“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了56个民族多元一体、交织交融的融洽民族关系,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明确强调要始终传承弘扬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也分别参加民族省区的代表团审议和全国政协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会。这些都让我们备受激励、备感振奋。大家看两会直播也总能发现,会场一直都活跃着许多少数民族代表委员的身影。在2980名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有438名,比上一届多29名,平均每7个代表里就有1个少数民族,高于全国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比。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卓嘎、敖虎山等多位少数民族代表委员在两会通道亮相,接受中外记者采访,充分展现了少数民族代表委员参政议政、履职尽责的新风采。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各族干部群众的团结一心、不懈奋斗下,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一定能够圆满实现。
本刊记者:对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您体会最深的是什么?
巴特尔:当时现场聆听的时候就深切感受到,报告实事求是、务实创新,高度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集中反映了各族干部群众的关切和期盼,非常顺应人心、提振士气。后来又参加大会分组讨论,我最主要的体会有3点。
一是砥砺奋进,报告深刻展示了新时代的波澜壮阔。报告列举的一串串数字、一项项举措,都是对过去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生动诠释。这5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7.1%,总量突破80万亿元,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超过30%,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6800多万,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特别是“中国之治”与“世界之乱”形成鲜明对比,“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认同,中国正大踏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这都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报告用“创新推进”四个字对过去5年民族工作进行了充分肯定,更是让人心怀激荡、备受鼓舞。5年来民族工作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民族地区脱贫奔小康不断加快,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化,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高,为打造凝聚力更强、包容性更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奠定了牢固根基。
二是奋发有为,报告全面勾勒了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报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对2018年政府工作进行了全面谋划部署。特别是一系列重大决策、重大政策、重大工程,比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脱贫攻坚、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生态保护修复、“中国制造2025”、住房制度改革、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扫黑除恶等等,都有很明确的目标、很务实的举措。报告还专门强调加强对老少边穷地区改革发展的支持,必将为民族地区带来更大机遇。
三是反响热烈,报告更好凝聚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磅礴伟力。各族各界代表委员都围绕报告进行了非常热烈的讨论。比如,关于高质量发展,大家表示,加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尤其需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关于脱贫攻坚,大家表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脱贫是重点和难点,更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要持之以恒抓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家表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各民族都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创新发展。除了与会的代表委员,全国各族干部群众也纷纷通过报纸、电视、网络及时关注两会、关注报告,表达感情、表达心声。通过对报告的讨论和热议,大家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进一步汇聚起了同心同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伟力。
本刊记者: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我国民族工作主要取得了哪些成绩?您认为当前民族工作又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巴特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今天的辉煌成就,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没有民族地区今天的飞速发展。举个最直观的例子,民族八省区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324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8万多亿元,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像独龙、基诺、拉祜等许多民族,彻底告别穷困落后的旧面貌,逐步达到现代文明发展的新水平。与此同时,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也在不断发展,守望相助、手足相亲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更加巩固。这些成就不仅在几千年中华文明史上前所未有,在全世界范围内也独树一帜,不仅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伟大成功,也为其他国家处理民族问题提供了有益经验和充分借鉴。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民族工作也站到了新的起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民族工作更加重视,日益富强的国家也有能力给予民族地区更大支持,更加开放的国门不断为民族地区打开新的发展空间。在各民族群众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交往交流交融中,我国民族关系也必将得到更好巩固与发展。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新时代民族工作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复杂。从国际上看,西方极端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思潮泛滥对我国形成一定影响,国内外敌对势力从未停止对我进行干扰、遏制的战略图谋,民族问题依然是他们实施渗透破坏的主要突破口。从国内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民族地区与东部地区缩小发展差距、同步实现小康的困难依然很大,涉民族因素的负面舆情和案(事)件也时有发生。面向未来,面对挑战,我们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支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努力把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本刊记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再次进行了重大部署。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不到3年的时间,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民族地区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您认为当前民族地区脱贫奔小康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国家民委在这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巴特尔: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中央对全国各族人民的庄严承诺,彰显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凝聚着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时进一步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的标志性指标就是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民族地区一直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中央对此尤为关心关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最贫困的民族地区考察调研,今年春节前又深入到四川凉山,和乡亲们共话家常,共谋发展。这些年中央召开了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等一系列会议,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实现了民族地区每年减贫大约400万人的发展奇迹。
接下来不到3年时间里,要如期实现脱贫奔小康目标,关键是落实好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做到“三个结合”,也就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相结合、释放政策动力与激发内生潜力相结合。去年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全国两会,中央又作出许多有针对性的部署。比如,大幅增加对老少边穷地区的转移支付,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发展民族教育,等等。“十三五”规划强调要推出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也大量惠及民族地区。目前,民族地区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人才短缺。比如有的偏远地方在国家支持和帮助下,医院配备了先进设备,但由于专业医务人员缺乏,还是不能很好发挥作用。这个问题中央十分重视。十九大已经作出鼓励引导人才向老少边穷地区流动的重大部署,有关部门正在制定政策性文件。
国家民委还将在3个方面助推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步伐。一是用好我委负责的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兴边富民行动两个国家级“十三五”专项规划,争取在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兴边富民、特色村镇等方面有更大突破。二是进一步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民族地区实际进行深入研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民族地区量身定制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三是通过强化督查等方式,进一步推动中央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帮助民族地区提升发展能力、增强内生动力,早日实现全面小康。
本刊记者:党的十九大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都突出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工作领域特别是民委系统如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领会全国两会精神,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巴特尔: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强大精神纽带,是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历史规律的深刻揭示,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最新发展,也是对解决民族问题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高度凝练。我们要从新时代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乃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来深刻领会、深入贯彻落实,牢牢把握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规律和正确方向,自觉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高度来想问题、办事情,不断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巩固和发展。
民族工作领域特别是民委系统要做好3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用好创建平台。我们今年将配合有关部门共同推动出台一个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就是要通过创建,更好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做到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增进一体。二是用好法治手段。我们去年推动中办、国办出台了《关于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促进民族团结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两份政策文件,要着力抓好贯彻落实,更好依法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网络舆情,用法律为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保驾护航。三是用好精神力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繁荣发展各民族文化,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进而进一步增强各族群众“五个认同”。今年还有广西、宁夏两个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我们将以此为契机,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充分展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大力促进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提升。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最根本的保证。全国民委系统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今年全国两会精神,紧紧围绕坚持和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学习领会好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精神,坚决服从、自觉接受中央统战部的统一领导,确保党的民族政策得到全面正确贯彻落实,确保中华民族共同体根基更加坚实、纽带更加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