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民委政府网 >> 专题集萃
首页
>> 专题集粹 >> 繁荣发展 >>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 >> 央媒视角
从“羊煤土气”到扬眉吐气——以“呼包鄂”协同发展带动自治区产业转型升级

发布日期:2017-07-21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光明日报 字号:[ ]


  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达1.86万亿元,以全国1.8%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4%的经济总量,是自治区成立之初的643倍、改革开放初期的72倍。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与内蒙古自治区一改“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理念有密切关系。

  呼和浩特、包头和鄂尔多斯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中包昆通道纵轴的北端,是国家呼包银榆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国家能源矿产资源富集区和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核心区。近年来,呼包鄂三市产业不断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方向前进,成为自治区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发展的“领头羊”。

  内蒙古银宏生命科技健康产业园研究中心位于呼和浩特鸿盛高科技园区,在这里,研究人员正紧张地从一批刚入库的脐带中提取间充质干细胞。该园区每天可以提取两亿个造血干细胞和1000万个间充质干细胞,提取后的干细胞可以用于治疗肝硬化、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等多种疾病。像这样的企业在鸿盛高科技园区内还有很多家——自2001年建立以来,鸿盛高科技园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大力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软件、精细化工、轻纺、环保节能等产业,产业集群效应明显。

  站在园区内,呼和浩特新城区副区长张志平回忆说:“过去这个地方是一个服装厂和一个彩钢厂,都属于低端产业,难以支持未来发展。如今我们顺应潮流,加大对科技创新产业的政策支持,通过提供场地和资金支持,吸引同类型产业进驻形成产业园,带动了呼市产业结构升级。”“十二五”期间,呼和浩特三产结构由4.9∶36.4∶58.7演进为4.1∶28.0∶67.9,逐步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格局。

  作为内蒙古的工业长子,包钢是传统工业的代表。包钢稀土板材厂2250毫米热轧生产线上,在高温下经过反复挤压定宽、定厚,一条条钢铁长龙带着火的温度,变身为一卷卷钢材。“这条生产线年设计生产能力528万吨,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加密层流冷却和重负荷卷取技术,产品以高技术、高附加值为特色。”副厂长徐铁介绍。

  63年来,在科技兴企的发展思路带动下,包钢在原料、选烧、冶炼、轧钢等领域取得了全面进步。截至去年年底,集团已累计产铁2.01亿吨、钢2亿吨、钢材1.7亿吨,企业资产总额由最初的24亿元发展到今天的1667亿元以上,为国家和自治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与此同时,包钢依托技术中心、稀土研究院、矿山研究院三个国家级技术平台,实现了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造,取得了稀土应用和资源综合利用重要技术的突破,先后成立了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如今的包钢从成立初期的单一产业,逐步形成了钢铁、稀土主业特色鲜明,矿业、非钢、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产业格局。持续地优化调整结构,使草原的工业长子实现了华丽转身。

  “羊绒是纤维的钻石,具有柔软、舒适的特质,每年在全球的产量只有1.2万吨,中国占到70%。做好羊绒,自然是中国人的事。”鄂尔多斯现代羊绒产业园绒纺事业部总经理张梅荣告诉记者,近年来鄂尔多斯集团羊绒的全链条产品技术使生产能力得到了巨大发展。“围巾、羊绒大衣、羊绒毯、羊绒手套……只要是市场需要的我们都能做。”从过去传统的羊绒衫到如今时尚的四季服装,这家与城市同名的老牌企业,依靠不断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精准的市场细分,正焕发出斑斓的新色彩。

  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制定《呼包鄂协同发展纲要(2016—2020年)》,强调要把呼包鄂打造成内蒙古改革开放、转型升级的示范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发展加速,呼包鄂协同发展的“区域红利”,正为自治区产业布局的转型升级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