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民委政府网 >> 专题集萃
首页
>> 专题集粹 >> 重要会议 >> 国家民委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 我的五年·国家的五年——向党的十九大献礼
库尔班江:这5年,影像记录让世人看到真实新疆

发布日期:2017-10-24 信息来源: 中国民族报 字号:[ ]


  五年成绩单:

  1、出版纪实图文集《我从新疆来》(2014)、《我从新疆来2:我从哪里来》(2016)。

  2、拍摄纪录片《我从新疆来》(2016),微视频作品《维吾尔族服饰百年之美》《百年前新疆十三个地区服饰》(2017);正在拍摄纪录片《我从新疆来2:我到新疆去》(2017)、海外新疆人系列、电影《我从新疆来之街舞少年》。

  3、2015年7月,成立上海江汗格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打造多元文化交流、展示平台。

  我的五年

  新疆很远,但新疆人很近

  2014年,一本纪实图文集《我从新疆来》的出版,让来自新疆和田的维吾尔族青年库尔班江·赛买提一下子“火了”。人们不仅通过这本书认识了库尔班江,也认识了很多普通新疆人。

  在《我从新疆来》一书中,库尔班江用最简单的镜头语言和文字,记录了100位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在内地工作生活的普通新疆人的故事,向公众展示了敢于拼搏、勇于追梦的当代新疆人形象。“越努力越幸运,越勇敢越能改变”这句话被印在图书的扉页,也是全书的核心主旨。

  该书出版后,在全国各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获得2014年度第十届文津图书奖“社科类推荐图书奖”,还先后被翻译为英语、阿拉伯语、土耳其语等多国文字在海外发售。

  这本书的巨大影响力,也让库尔班江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的接见。

  2014年12月9日,俞正声在会见库尔班江和《我从新疆来》在京书中人物代表时,对该书给予了很高评价:“这本书反映了100位新疆人在内地的工作生活状态,非常真实,打动人心。很多新疆各族群众凭借自己的努力融入内地生活,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俞正声同时强调:“我们要实现各民族大团结大繁荣,就必须增进新疆各民族和内地的交往交流,要在交往交流中增进民族感情,增加理解和信任,增强共同发展的信念。”

  消除偏见、增进了解,这恰是库尔班江写作出版《我从新疆来》一书的初衷。“没有沟通、没有交流,就不会有共识。所有的误解来自于不了解。如果我们彼此之间多一些了解,可能很多事情不会发生。”库尔班江说。

  库尔班江眼中的新疆,源自于自己的生活,源自于他最真实的印象,无关宗教或政治,仅仅是普通新疆人最平常的故事。

  “我想告诉大家,新疆人和大家一样,没有什么不同。我们有着同样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我们都为生活在努力、为家人在奋斗、为自己在争取。新疆很远,但新疆人很近。”库尔班江说。

  真实的故事最能打动人心

  在出版《我从新疆来》之前,库尔班江曾经尝试过用影像的方式介绍新疆。他于2007年10月策划推出了《大美和田》摄影展,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6所高校巡回展出;2011年,他在国家图书馆举办了《昆仑之墟·大美和田》摄影展。但他发现,以文化和风景为主题的摄影展,力量太微弱了。

  在新疆发生了一系列暴恐事件后,“新疆”“维吾尔族”等字眼一度成了敏感词。让世人了解真正的新疆、了解真正的新疆人,成为全社会的一种迫切需求。基于一个摄影师的敏锐,库尔班江看到了人的故事的力量。

  库尔班江常说,他和书中所讲述的100个人,同为《我从新疆来》一书的作者。“不是我让这些平凡人拥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是他们本身就有力量,我只是发现者、挖掘者,最重要的是真实呈现。”

  库尔班江说,他最开始的梦想是要拍纪录片,但没人愿意投资这样没有回报的事情,所以他先做图片故事,拍摄了周围一些认识的朋友的故事,用十几组图片做了第一部分,没想到在网络上引起了轰动。借着这个效应,越来越多的新疆人主动找库尔班江讲述自己的故事。

  2016年6月,由库尔班江任总导演的同名纪录片《我从新疆来》,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该片获得了热烈反响,央视4套、9套,凤凰卫视及全国各大卫视均对其进行了播放并多次重播,同时在各大网络视频平台的点击量也达到了数亿次,荣获了2016第六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四批“优秀国产纪录片奖”等重要奖项。

  同年,库尔班江出版了新书《我从新疆来2:我从哪里来》,这本书以“新疆人的中国梦”为主题,涵盖并扩充了纪录片的内容。该书力求从普通人的角度出发,以真实的经历和心境来展现每一个中国人的现状和梦想。

  在《我从哪里来》一书的序言中,库尔班江说:“当人们将视线聚焦在我和《我从新疆来》这本书的时候,背后的很多故事已经在我心里燃尽,成为一小块坚实的砖头,垒在了我人生的道路上。”

  我是国家的主人之一,有责任爱社会

  从2015年开始,库尔班江成立了上海江汗格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在他看来,新疆是一个多元文化交汇的地方,“我从新疆来”也就意味着“我从多元文化中来”,他要将“我从新疆来”打造成一个多元文化的交流、展示平台。

  库尔班江在公司旗下建立了公众号,定期发布有关新疆多元文化的文章;图书、纪录片、电影、微视频等一系列拍摄制作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今年6月18日,库尔班江的人生又掀开了新的一页——纪录片《我从新疆来》第二季《我到新疆去》在新疆伊犁开拍,第一个故事讲述的是著名作家、文化部原部长王蒙与新疆的不解之缘。

  《我到新疆去》这个创意,源于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的提示:如果拍第二季,就拍那些奔向新疆寻找和创造梦想与生活的人,讲述他们的故事。这与库尔班江的想法不谋而合。

  今年4月,《我到新疆去》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成功立项;7月,《我到新疆去》又在上海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成功立项。目前,该片已经获得了新疆和上海的部分资金支持。

  有了《我从新疆来》的拍摄经验,库尔班江在操刀《我到新疆去》时,更加游刃有余。《我到新疆去》计划拍摄8集,分为灵感、拓荒、相逢、探索、挑战、机遇、回家和山水8个部分。库尔班江和他的拍摄团队前期精心挑选了24位与新疆相关的人物,希望记录和展示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在新疆寻找自我的真实经历。

  拍摄纪录片是一件劳神又劳心的事。最忙的时候,《我到新疆去》有6个摄制组在同时拍摄;最累的时候,库尔班江一晚上仅休息1小时,就再次投入了拍摄之中。

  9月伊始,“我从新疆来”公众号先后推出了《我到新疆去》的预告片“维吾尔族服饰百年之美”“百年前新疆13个地区服饰”,以生动的影像语言展现了新疆作为多民族聚居地的民族服饰之美。

  库尔班江介绍,在《我到新疆去》的正片播出之前,他们会通过5部精美的宣传片,体现新疆的美、声、色、味、闻,带领观众进入新疆的“奇妙之境”,开启主人公们所追寻的梦想世界。

  在库尔班江的梦想列表里,他想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策划“新疆服饰百年之美”全球巡回演出、策划电影《我从新疆来之街舞少年》、拍摄纪录片和图书“海外新疆人”系列。他希望,他们的讲述可以让更多人找到自我,也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多元文化选择。

  从一个不太听得懂汉语的新疆和田青年,到今天面对媒体侃侃而谈的库尔班江,他坦言,这五年,对他来说意义十分重大。“从《我从新疆来》到《我从哪里来》,再到《我到新疆去》,这个过程是我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我不是这个国家的客人,我是这个国家的主人之一,我有责任爱社会。”库尔班江说。

  国家的五年

  记者:这5年,您个人感知到新疆发生了哪些变化?外界对这种变化有客观、公正的认知吗?产生误解、偏见的根源是什么?如何才能消除这种偏见和误解?

  库尔班江:新疆的变化很大。人们的生活在变好,文化更加多元化和现代化,年轻人在用各种方式表现和表达,外界对这些变化的了解有所增加。但也有不足的地方,主要是文化产品走出去的并不多,因为愿意投这样没回报的项目的人太少了,而且很多人对涉疆题材有抵触。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归根结底是不了解,还需要大环境的推动,来消除这种偏见和误解,需要更多的文化产品来帮助沟通。

  记者:您曾经说,自己有一个简单的中国梦,希望变成别人眼中的普通中国公民。您觉得,这5年间,社会公众对新疆的认知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对待新疆人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您对目前的现状满意吗?

  库尔班江:成为一个普通的中国公民是我做“我从新疆来”一系列项目的唯一动因。这5年间,社会公众对新疆的认知更加真实了,不再是简单的“歌舞之乡”“花果之乡”了;也对新疆人有了一些认识和理解。社会公众对新疆人的态度其实一直都很友好,只是之前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一些片面的看法。我对现状还不够满意,所以我还在继续做,拍摄第二部纪录片《我到新疆去》,做海外新疆人的采访等。

  记者:新疆正在塑造积极、正面、安定、富裕、开放的社会新形象,在新疆形象构建的过程中,您认为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有哪些手段和途径可以借鉴和利用?民族文化在其中可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库尔班江:我希望新疆的形象能更加多元、更加平常,少一些“能歌善舞”,多一些真实记录。文化产品能承载这些信息,有利于新疆形象的构建,但需要采用更灵活多元的方式,比如外宣的产品和活动。之前,基本上走出去的都是歌舞晚会,但是经过我自己的实践,在美国旧金山、洛杉矶和纽约举办的活动表明,图书、纪录片还有服饰文化秀这样的活动其实更能直接向人们展示新疆,让人们有机会去了解、去提问、去交流自己想要了解的方面。比如,像《我从新疆来》这样真实展示新疆人生活和情感的纪录片,比单纯的风俗展示更能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

  记者:近年来,纪实摄影、纪录片的拍摄如火如荼。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民族地区成为纪实影像关注和展示的热点区域。对于当前的民族题材摄影和纪录片拍摄,您有何评价?您认为,如何记录才能抓住民族地区的“魂”和“神?

  库尔班江:当前的一些摄影作品更多的是把人当风景拍,很多照片没有生活性,影像里的人物没有故事。有的摄影者会说,自己拍到的人物眼神多么有故事。但我没看到有摄影师真的抓住一个故事跟下去,一年或者两年甚至更多年,记录下这其中的变化。摄影师和拍摄对象之间没有交流,只是把对方当成个花瓶一样摆在那里拍。少数民族不是我们国家的摆设,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也不是简单的异域风情就可以概括的。这背后的历史、变化都可以通过影像去反映,需要摄影师用心、用情、用脑、用手去记录。

  快问快答

  1.这五年,对您的人生具有何种特殊意义?

  答:这五年的时间,为我今后的发展打下了最扎实的基础,它是梦想的起步,一切才刚刚开始。

  2.这五年,您离梦想近了吗,对自己的成绩满意吗?

  答:梦想很多,都在一个一个实现,对自己的成绩还不能算满意,但我很知足。

  3.未来五年,您有什么打算?有什么梦想?

  答:未来5年,把江汗格打造成一个有价值的平台,不仅能创造经济价值,同时也能成为年轻人寻找和实现梦想的平台。

  4.如果穿越回五年前,您有什么遗憾需要弥补吗?

  答:没有遗憾。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