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繁体 |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 RSS订阅 | 邮件系统
?
首页
>> 民族知识 >> 民族自治地方 >> 民族自治州
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日期: 2012-07-11 浏览次数: 来源: 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政府网站 字号:[ ]

  地理位置 海西州域主体为中国四大盆地之一的柴达木盆地,北靠阿尔金山、祁连山,南依昆仑山。东西长约837公里,南北宽约486公里,总面积32.58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45.17%。州内大部分地区在海拔3000 米上下,最高点是昆仑山的布喀达板峰,海拔7720米;最低点位于达布逊湖区,海拔2675米。

  建置沿革 海西历史悠久。1949年9月,青海解放。同年11月成立都兰县人民政府(驻地察汗乌苏),辖今海西州全境,直隶青海省。1955年12月12日更名为“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州”。为开发建设柴达木盆地,1955年7月30日在格尔木设立了“柴达木工作委员会”,作为青海省人委派出机构,处理开发建设柴达木盆地的日常工作。1963年8月26日撤销“柴达木行政委员会”,全部由海西州管理,全政区称“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 1984年5月,全州的哈萨克族自愿要求,并经中央及国务院同意,全部迁返新疆,1985年5月21日更名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行政区划 海西州现辖三县两市三个行政委员会,分别是德令哈市、格尔木市、都兰县、乌兰县、天峻县、大柴旦行政委员会、冷湖行政委员会、茫崖行政委员会。东部三县一市基本为农牧区,西部一市三行委为工矿区。自治州首府德令哈市。

  民族与人口 海西州总人口36.91万人,有汉、蒙古、藏、回、土、撒拉等29 个民族;其中蒙古族、藏族为主体民族,人口分别是2.47万和4.11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6.7%和11.1%。州域大部分地区少有人烟,平均每方公里1.16人。

  地质地貌 柴达木盆地地形复杂多样,峻山、丘陵、盆地、河谷、湖泊交叉分布,形成独特的自然环境。

  气候资源 海西州地处大陆腹地、印度洋太平注暖湿气流受到喜马拉雅山、唐古拉山的阻隔,难以进入,加之海拔高从而形成了本州终年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漫长,夏季凉爽短促,四季不分明的典型大陆性高原气候。全州年平均气温为-5.6C-5.2C度,年平均降水量16.7—487.7毫米。年平均蒸发1353.9—3526.1毫米。热量总趋势是从东向西逐渐升高,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和日照仅次于西藏,居全国第二位,是我国光能资源丰富地区,光温生产潜力大,有利于农林牧业发展。

  草场资源 海西草地总面积970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为890万公顷。本地区有利于山地草原草场,山地草甸草地、荒漠草原草场、沼泽类草场的蒙古羊、改良羊、黄牛和马;又有山地荒漠草场的山羊和骆驼;还有高寒草旬草场、高寒沼泽、高寒荒滩草场的藏系羊和牦牛。

  土地资源  柴达木盆地土地资源丰富,在2.47万平方公里(247.2万公顷)的细土带内,有宜农土地36.63公顷,除已开发的6.33万公顷外,尚待开发的宜农土地还有30.3万公顷。按土壤、水文、地质、水源、肥力、灌溉条件等指标定级分类,其中Ⅰ类土地1.84万公顷,Ⅱ类土地9.74万公顷,Ⅲ类土地18.4万公顷。由于柴达木地区属于干旱多风的大陆性气候,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决定了柴达木盆地的农业是灌溉农业。盆地现有耕地4.74万公顷,在现有耕地中有效灌溉面积占97%。农作物主要有小麦、油菜、豌豆、青稞等。

  水利资源  全州共有大小河流160余条,流域面积大约500平方公里,常年有水的河流有40余条。多年平均径流量超过一亿立方米的河流有那棱格勒河、布哈河、柴达木河、疏勒河、格尔木河、鱼卡河、呼伦河、乌图美仁河、党河、沱沱河、哈勒腾河、巴音河、木里河、诺木洪河、塔塔棱河、察汗乌苏河等16条,流域面积近30万平方公里。全州水资源总量为73.118亿立方米。海西州的水能资源理论蕴藏大于1万千瓦的河流23条,蕴藏量125万千瓦,可建装机容量大于500千瓦的水电站39处,总装机可达35.3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18.9亿度。目前已有小水电站32座,装机容量7.61千瓦。

  海西州淡水资源决量为73.11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9.237亿立方米,地下水43.905亿立方米(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重复利用量40.024亿立方米)。淡水的主要来源是降水。每年80%的降水集中在6—9月,分布特征是由东南向西北,由四周山区向柴达木盆地中心逐渐递减。地表水主要由河流、湖泊和冰川构成。全州有大小河流160余条,常年有不泊40余条;淡水湖泊21个;冰川1854.88平方公里,年融消水量9.18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5.29亿立方米,一般埋深在70—4米之间。

  矿产资源 柴达木盆地素有“聚宝盆”的美称。全州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57种,矿产地281处,其中大型矿床72处,中型矿床61处。主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原盐、钾、硼、锂、镁、锶、溴、碘、芒硝、自然硫、铬、铅锌、金、银、石棉、石灰岩等,其中原盐、钾、镁、锂、锶、石棉、芒硝等矿藏储量居全国首位,溴、硼等储量居第二位。矿产资源具有储量大、品位高、类型全、分布集中、资源组合好等特点。

  野生动植物资源 柴达木盆地地形复杂多样,峻山、丘陵、盆地、河谷、湖泊交叉分布,形成独特的自然环境,加之人口稀少,为野生动物的生息繁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柴达木盆地是我省野生动物重点保护区之一,有96种野生动物,其中属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的动物30余种,主要的水禽有黑颈鹤、天鹅、斑头雁、赤麻鸭、鱼鸥、鹭鹅等;哺乳动物有野骆驼、野牦牛、野驴、藏羚羊、白唇鹿、马鹿、盘羊、岩羊、藏原羚、鹅喉羚等珍稀的野生动物。此外,以祁连山和昆仑山还有雪豹、猞猁等,野禽有石鸡、雪鸡等。

  特色资源   (一)盐湖资源:目前在海西境内共发现盐湖矿床(点)70余处,勘查盐湖区含矿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累计探明总储量3799亿吨;(二)石油天然气资源:截止2000年底共发现不同储集类型的油田22个,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54亿吨,发现气田6个,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575亿立方米,使青海气田成为全国四大气田之一。目前石油生产能力为200万吨天然气生产能力为3亿立方米,原油加工能力为100万吨;(三)铅锌资源:海西的有色金属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东昆仑山、锡铁山、宗务隆山一带;(四)石棉资源:海西的石棉资源主要分布在茫崖石棉矿,储量为4319.5万吨,其中C级以上储量2294.7万吨,居全国第一位;(五)煤炭资源:海西有十分丰富的煤炭资源,境内共有南祁连、东昆仑、柴北缘、小唐古拉等四个含煤区,总面积32025平方公里,煤产地25处,总储量17.9亿吨,其中工业储量6.8亿吨;(六)硅灰石资源:海西的硅灰石资源主要分布在都兰海寺地区,海寺硅灰石矿储量为C+D级732万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13.53%,矿石平均品位为60.84%,目前尚未开发利用。

  旅游资源  海西州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大部旅游资源都保持了原始风貌,景观独特、奇美、神秘,海西州西部地区奇特的雅丹地貌、沙漠戈壁,广阔的草场、蒙古族、藏族民俗风情,以及有“中国第一神山”和“万山之祖”的昆仑山等。 海西州旅游资源有许多是青海乃至中国之最,区内名山大川、长江源区、荒漠戈壁、昆仑文化传说、“外星人遗址”、吐蕃文化、蒙藏风俗等旅游资源均体现出青藏高原原始、淳朴、粗旷的自然环境和自然旅游景点特点。

  政府网站: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网

 

【返回顶部】 【打印本稿】 【关闭本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